我们现在到达“阳光广场”在广场的左前方,是一幅展开的书卷,展示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一生。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慧的代表人物。他执政期间,蜀汉国家安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官员廉洁,社会风气良好。诸葛亮治蜀取得的政绩与他的廉政法治思想是分不开的。
他的做法是: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蜀国上下都害怕却敬仰他,刑法严峻却没有人抱怨,主要是因为他用心公正坦诚,而对人的劝诫又十分明确正当,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他一生为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诸葛亮认为,只有淡泊名利不贪物欲的人,才有远大的志向,只有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的人,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出自于《后出师表》,诸葛亮虽然贵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在他的人生里永远是一个怀抱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绝没有私心,绝没有怠惰和停步,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就是践行这个价值观的最好例子,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建廉政监督之制 肃庸贪渎职之风:前面我们就提到曹丕在建章立制、依法管官方面很有建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他一是用《九品官人法》选官;二是年终用《上计法》考核地方官员政绩。三是用监察法《六条问事》加强平时对官员的考察监督。《九品官人法》作为当时重要的选官制度,引入舆论监督和竞争淘汰两种机制,保证选好官、用好官。从内容上说主要有三条:一、设置中正: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二、品第人物: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即家庭出身和背景、个人品行才能,确定品级。总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等九品,后来的九品芝麻官之说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三、评议结果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年度考核的“上计”法:主要是县令以上地方长官向朝廷汇报本年度施政方案、实施情况、政绩等,如实填写造册。朝廷据此对官吏进行考核,对优者进行奖励,包括赏赐钱物、升官晋爵,对平庸和劣者予以惩戒,包括降俸、调任、贬职、免官、夺爵等。朝廷还定期或不定期派遣御史巡视监察各地各级官吏,以监督纠察官吏。通过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调动官吏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优胜劣汰,保证整个国家机器的高效运作。
六条问事:安邦先安首,督吏先督王,“六条问事”主要就是冲着郡守这批“高级干部”来的。解决这个层面的问题,也是抓住了重点,比如他们是否能认真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是不是滥用刑法、欺凌百姓等等。
守正无私 为国选才:曹操评价崔琰说:“您有伯夷那样的风范,史鱼那样的正直,贪婪的人听到您的名字就会变得清廉,壮士听到您的名字就会更加勇武奋战,非常有人格魅力!您可真称得上是时代的表率了。所以才封您做东曹掾。”东曹椽就是选官的官,而守正无私是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唯有如此,真正的人才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如果因为私利,在人才选拔上搞利益交换,其结果只能是祸国殃民。
还有一个小故事:曹操后来被封为魏公,当时还没有立太子,曹操就让官吏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是一件大事,官员们全都密不作答,只有崔琰说道:“《春秋》说要立子以长,再说五官中郎将(指曹丕)仁孝聪明,应该让他继承您的大业。我崔琰就是死也要坚持原则。”当时曹操的爱子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大家都以为崔琰必然支持曹植,想不到他居然能够支持曹丕,曹操因此非常感叹,封崔琰为中尉。
守职不唯上 舍身屡谏君:鲍勋,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他多次直言进谏给曹丕,劝阻曹丕不要打猎寻乐、滥用民力、铺张浪费。曹丕听腻烦了先将其贬官,后来鲍勋被奸人诬告营私,早就心怀嫉恨的曹丕不经查实竟将鲍勋诛杀。在鲍勋被杀二十天过后,曹丕就去世了,世人都为鲍勋扼腕叹恨。
鲍勋的事迹告诉我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讲真话。能不能做到不怕得罪上司、不怕丢了官帽、不怕断了仕途,是对每个官员执政理念、道德人品的现实检验。
禁夫人干政 废家族特权:曹丕称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年的统治。登基之后,颁布诏令妇人不得预政,从今以后,群臣不得向太后奏报国事,后妃家人不得当辅政大臣,也不得无功授予有食邑的爵位。如有违犯,天下一齐讨伐他。
我们今天的为官执政者,更应该分得清国事与家事的界限,做到公私分明,尤其是排除妻室干政,不被“枕头风”吹晕。但是有的官员却与妻子“并肩作战”,丈夫前台倡廉,妻子后台受贿。“贪内助”助长腐败的案例,无不警示我们,权力的“后院”也应是防腐拒变的“前沿”和“火线”。领导干部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就是要管好自己、管好身边的人、管好干部队伍。
洁身自好 必戒四害:吴国周昭曾经著书总结说,有些官员难免“失名、丧身、倾家、害国”的常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作风简单粗暴,遇事动则发议论训斥伤人;二是热衷名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弄得孤立无友;三是拉帮结派,架空和欺蒙长官上司;四是总想快升官升大官,投机钻营,不顾廉耻,丢失道德。如果为官者不能戒除这四害,就难以保全名节和身家,甚至危害国家。周昭剖析这些招致官员身败名裂的原因,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和精辟的总结。读史明志,周昭字字珠玑,值得我们深思谨记,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清廉涵正气 无私才无畏: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晋书·陈寿传》)
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南充人,他的经典巨著《三国志》记录了三国鼎立到统一这段历史,我们这一路走来看到的众多廉洁之士都记录在这本史书之中,他秉笔直书、敢讲真话,屡遭贬官但从不退缩,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坚守一生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坚韧不屈,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更是我们现代人的榜样。陈寿精神备受后世推崇,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廉洁自律 清白一生:诸葛亮向刘禅上表说:“‘家里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然富足。至于我在国家供职,无别的需求,随身衣食,全部依靠国家,不需要经营私产,来增加家庭的财富。到我死的时候,绝不使家里有余帛,家外有余财,而辜负陛下。’到诸葛亮死,一切都如他生前所说的。”
诸葛亮身为一国丞相,敢于公开自家的真实财产,可算得上历史第一人。我们以他为榜样: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勤勉敬业、淡泊名利,公正无私,让时间和人民去检验。祝愿大家廉洁自律,清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