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楼是我见到的古楼中
最让我留恋最让我回味的建筑之一
它像记忆深处的影子
正是嘉陵江穿过一段长长的峡谷
把这座古楼带到
明媚、宽旷的现实日子里来!
2010年5月,“全国散文名家南充行”大型采风活动吸引了17位名家,始任中国散人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秘书长的王宗仁是其中一员。如今,再次捧读他撰写的《万卷楼和江边农舍》,脑海里又浮现出那个对万卷楼最留恋最回味的散文名家的身影。
向往南充 采风活动完成心愿
怀着对嘉陵江、万卷楼的向往,王宗仁早就想来南充游历,感受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他虽然是第一次到南充,但对这座城市并不陌生,这座城市是陈寿、朱德等一大批名人的故乡。那次采风活动,完成了他的心愿,更让他回到京城一个月后还心心念念, 最后写出了这篇美文。
万卷楼 让他最留恋回味
在南充采风期间,最让王宗仁难忘的是市西山风景区的万卷楼。 他说,《三国志》作者陈寿是他非常敬仰的历史文化名人,可以说,没有《三国志》,就没有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南充人陈寿对历史文化的贡献, 足以让南充成为三国文化的源头,让南充成为一方文化的朝圣地。
登临万卷楼,王宗仁十分严肃,缓缓地拾阶而上。他先在陈寿铜像前鞠躬,然后静静地参观万卷楼里陈列的史料和文物。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纸和笔,认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人物简介
王宗仁: 当代散文家、 当代作家,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后任宣传部创作组创作员、创作室主任,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如今被推选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1955年他在《陕西文艺》发表散文处女作《陈书记回家》,2010年散文集《藏地兵书》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迄今共出版散文、散文诗和报告文学专集31部。
作品欣赏
万卷楼和江边农舍(节选)
我回到京城已经一月有余了,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捧起夹在书页中采自万卷楼下的那朵被青草簇拥着的小花,慢慢地回味。我真的无法淡化当时攀上这座楼后带给我的文学感觉,走进三国文化长廊的那种享受难道不是文学吗?
万卷楼是我见到的古楼中最让我留恋最让我回味的建筑之一。当然我必须坦率地承认,畅流的嘉陵江是我钟情于它的无法排除的重要原因。我站在三层楼上遥望嘉陵江在川东北大地上移动着,缓慢、冷静、理智,似乎还有几分忧伤。万卷楼像记忆深处的影子,正是嘉陵江穿过一段长长的峡谷把这座古楼带到明媚、宽旷的现实日子里来!
汽车继续急驶, 我在万绿之中突然看到一点亮色, 阳光下青草丛中的江畔和山角相交处一点亮色。几间农舍。灰的或白的墙,屋顶蓝瓦,确实很亮。稍远处的山腰,再远处的山腰,都有这样的农舍,埋在绿茵中又亮在绿茵中的农舍!
我拜访农舍主人。 一位典型的川地妇人,40岁上下,盘在头顶的布巾使她显得朴实、干练、精劲。她质朴的形象就这样挥之不走地留在了我的印象里, 以至回到京城后,许多日子也无法忘记她。崇高吗?同情吗?热爱吗?感念吗?都有,又似乎不全是。完全出于对普通劳动者的感情。 我和她隔着数千里厚厚的泥土, 可我分明隐隐约约地听到她从嘉陵江边匆匆走过的脚步声!
正是从妇人的脚步声里, 我左顾右盼地听到了另一个人响在川东北大地上历史的脚步声。陈寿。
陈寿与这位妇人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我不知道。但从她想到他,于我却是很自然的事。 他们都是嘉陵江水滋养的儿女。
于是,我人回到了京城,心却返回到了南充那座万卷楼上。
农舍主人, 一个默默守着一方土地衣褶里落满草屑的普通农妇!
陈寿, 一个视野开阔地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审视与批判的史学家!
万卷楼和农家小屋, 建在相聚数千年的两个时代。但对它们的主人我同等地看待,同等地敬重!因为他们都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齿轮上的螺丝钉!
万卷楼和农家草舍,都为历史的丰碑!(文字内容转载自万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