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习俗
1、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2、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清明将至,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森林防火工作的关键时期。疫情当前,安全第一。为切实巩固前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成果,严防清明节期间因人员流动和聚集引发疫情传播,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舟共济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我们倡议:
一、文明祭祀,移风易俗要落实。祭祀活动重于心不拘于形,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广大干部群众要带头不组织现场祭扫,特别是宗族性集聚祭祀活动,可以通过家庭追思、网上祭祀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故人,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并及时告知在外地(含区外、境外)的亲人,疫情解除前尽量不要回来参加祭祀,最大程度减少人员聚集,避免疫情传播。
二、文明祭祀,环保理念要树立。树立新时代祭祀观念,不购买烧纸、冥币等封建迷信用品,不在公共场所焚烧冥纸、燃放鞭炮,提倡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等环保简约的方式缅怀先烈、追思先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华美德。
三、文明祭祀,安全意识要牢记。严格遵守有关森林防火的规定,严禁携带火种、易燃易爆品等进山,严禁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杜绝因祭祀发生的森林火灾事故,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主动纠正和制止不文明祭祀行为,共同维护干净,整洁、有序的社会环境。
四、文明祭祀,防护措施要做好。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讲卫生,不串门、不聚集、不扎堆,不参与宗族性的聚餐祭祀活动。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管好自己、家人、亲属,带动邻居、朋友,倡导文明祭奠,抵制不良习俗,在文明绿色祭祀方面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文明祭祀。